美中不足的冰花之蜜中文版

前兩年梁晨老師陸續翻譯幾本斯國童書,同時也將台灣童書譯作斯文。讓本來就喜好繪本或童書、又與台斯有密切關聯的我,喜孜孜找到正當理由把書帶回家收藏。

去年底回台灣時候,就帶了斯文版《樹上的魚(Ryba na strome)》送給致力於爭取原住民權益、維護相關文化的好友當禮物,結束假期時候當然也帶了幾本中文版斯國童書回來收藏。

大部分的翻譯書籍會採取原作類似的排版與封面。所以在收到書時候,都蠻容易讓我聯想到原作。唯獨在我看到《冰花之蜜》中文版時候感到困惑,覺得對這本書陌生,翻開一看就是本橋梁書*,內頁滿滿的文字。只是心裡納悶:我印象中已經買了斯文版冰花之蜜,難道是我記錯了嗎?是不是因為冰花之蜜就是圖少字多,所以(斯文依然在嬰兒班的)我後來放棄購入斯文版,所以連帶對中文版也沒有印象?

*橋梁書(Bridging Books):不同於圖片為主或是圖文並重的繪本,是以文字為主,但與青少年的純文字小說相比更為簡短。算是兩者轉換的「橋梁」。

冰花之蜜中文版入手後,我這個無法閱讀斯文文章的半文盲終於可以看見作者彼得.卡爾品斯基(Peter Karpinský)是怎麼描述這個充滿耶誕節元素的冒險故事,又展現出「愛遠勝於邪惡」的理念。

原本以為會是一週床邊故事,結果翻開後讓我欲罷不能,熬夜把整本書看完。書裡有許多似曾相識的角色出現,像是讓我聯想到耶穌誕生情節的東方三賢王(因為是耶誕節故事嘛)、讓我想起小王子的天文學家和燈塔守衛、還有要人猜謎的白獅子芭樂布斯像極斯芬克斯(Sphinx,埃及故事裡的人面獅身)。

雖然書中依稀能看見其他故事的影子,也能預期到有個溫馨結局,故事情節卻又不落俗套。卡爾品斯基流暢地將各個角色串聯在故事中,再添進與現代生活經驗的敘述,特別容易引起共鳴,是很值得一讀的作品。

書中描述當代孩子生活已和三C產品、網路密不可分,卻要到沒有網路訊號的深山爺爺家過節的情節,不由得想起自己過年回奶奶家,想辦法連上網路訊號的樣子,令人莞爾。

雖然早早把中文版《冰花之蜜》讀完,也喜歡這個故事,卻沒有回頭找架上的斯文版(沒有就該入手啦!)。一直到暑假友人來訪,瞥見我書架上滿滿的書籍,深感好奇。於是我便介紹起台斯繪本事,也把兩個版本的書拿出來對照展示,這才發現——哎!我確實已經收藏了斯文版哪!

比起手邊的《12個月精靈》和《騎著恐龍去上學》採取極類似的裝幀,《冰花之蜜》除了一精裝一平裝,連封面插畫都不容易聯想成同一個故事。於是,我開始拿起中斯兩版本對照…

斯文版(原版)由 Zuzana Bruncková(祖札娜‧布倫茨柯娃)繪製,作品多為童書插畫,不算太多產(因為他另外有正職工作),大致上一到兩年會有由他繪製插畫的童書出版。中文出版社則找了在台灣有不少書籍插畫作品,如妖怪客棧系列的古依平為《冰花之蜜》插畫。兩人的繪畫風格截然不同,布倫茨柯娃偏向寫實(可能對台灣人來說是不算可愛、甚至會覺得看起來有些嚇人),而古依平則是走圓滑卡通風。無怪乎當初收到中文版時候,我完全沒辦法把兩本書連起來。

雖然《冰花之蜜》最初是卡爾品斯基在2005年時候完成的廣播劇創作,又過了好幾年後才改寫作童書——拿掉了聲音與音樂,添上每章節前的短詩與鮮活的插圖,讓整個奇幻冒險畫面更立體。整本書優秀的藝術和技術呈現,更被評選為斯洛伐克2019年最美的書籍*之一——不知道台灣出版社有什麼顧慮,選擇翻譯出版最美書籍卻捨棄呈現其中一項獲獎原因。

*國際兒童藝術之家(Bibiana)以及斯國文化部、教育部、國家圖書館和斯洛伐克印刷協會,每年會從參選的前一年出版書籍中,從藝術及技術兩面向,針對書籍的每個組成部分,包含文字、插圖、版面編排設計、印刷和裝幀等,評選出斯洛伐克最美的書籍,每年最多有20本書可以獲得此肯定。並會在這20本書中,再針對八個項目評選、給予特別獎。

於是,中文版看不到每章節短詩有不一樣的底圖…(全書共有10章節,10首短詩底圖都不同)

也看不到一幕幕故事情節,爸爸冒著大風雪駕駛小紅車、爺爺家通通都是木頭做的東西、東方三賢王指著夜空圖、黑夜之母的宮殿長廊…

還有,看不到一幅幅穿插在文句中的小插圖,慈祥微笑的爺爺、擺放在閣樓木箱子和禮帽、雪蝶從窗外鑽進屋子、矗立在山峰上有穹頂的建築、用力擤著鼻涕燈塔守衛的樣子…

看過斯文版《冰花之蜜》後,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麼評審會給予最美書籍的肯定,彼得‧卡爾品斯基的文筆搭配祖札娜‧布倫茨柯娃的插畫,細膩而寫實的圖案點綴在書頁中,讓閱讀文字時候,也看見畫面躍然紙上。

感謝梁晨老師和出版社的一齊讓中文版誕生,讓中文讀者和我能夠參與瑞查和馬圖的這段美好的耶誕奇幻旅程,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台灣讀者未能看到最美書籍完整的樣子。

1 thoughts on “美中不足的冰花之蜜中文版

發表留言